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干预
189012家有中学生
案例一:某八年级的一名女生,学习成绩还不错,平时不爱和其他同学沟通,和老师沟通正常,但在学校心理筛查中发现其有抑郁症,之后学校心理医生通知家长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班主任也交待班上同学关注这个同学的举动,这些做法导致该学生更不愿和其他同学交往,甚至出现割腕等现象。
案例二:某八年级的一名女生,从八下开始休学,原因是重度抑郁,休学一年后回校接着上八下的课程,开学一个月后,又开始感觉自己难受,又去找学校心理老师倾诉,甚至作业都没有时间去完成。
这两个学生,都是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其共同特点是对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甚至称其方面可以说是拔尖的,作业过程相当用心,但往往就是这些孩子把成绩看得太重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学校甚至社会上的心理辅导的只能贴上某个心理问题的标签,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反而失去了回归正常群体的机会,和其他学生割裂开来。
我的理解,从外在要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或者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也可以换个学习环境,多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问题本来不算问题,何必揪住不放!
04/01 18:23
全部回帖
我老公前段时间换了工作。感到压力大,也自己检测是否有抑郁,结果是有些。还想到吃药。我坚决反对。我认为只是万事起头难,不要随便承认是抑郁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现在好了。如果当初真的当成一个病去看医生,吃药,估计就真陷里面了
今天14:50